明朝。《本草纲目》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著作。李时珍自嘉靖四十四年起,开始搜集各地的药物标本和处方,历经27个寒暑,三易其稿,最终于明万历十八年(1590年)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《本草纲目》。
《本草纲目》的主要内容《本草纲目》共收录了中药1892种,共52卷。卷一至四是全书的附录,收入序言、凡例、目录、附图、引用书目、资料及一些医药基础理论等等。卷五以后是全书的主体部分,李时珍把所有药物分为16部:水部、火部、土部、金石部、草部、谷部、菜部、果部、木部、服器部、虫部、鳞部、介部、禽部、兽部、人部。
每一部又分为若干类,共计62类。其中植物1195种,动物340种,矿石357种。书中更有历代医家临床验方11096种,其中8100多个为新增,另附各种矿植物插图1127幅。
《本草纲目》的作者简介李时珍(1518年7月3日-1593年),字东璧,晚年自号濒湖山人,湖北蕲州(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)人,明代著名医药学家。与“医圣”万密斋齐名,古有“万密斋的方,李时珍的药”之说。后为楚王府奉祠正、皇家太医院判,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“文林郎”。
李时珍自嘉靖四十四年(1565年)起,先后到武当山、庐山、茅山、牛首山及湖广、南直隶、河南、北直隶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,并拜渔人、樵夫、农民、车夫、药工、捕蛇者为师,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,“考古证今、穷究物理”,记录上千万字札记,弄清许多疑难问题,历经27个寒暑,三易其稿,于明万历十八年(1590年)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《本草纲目》。此外,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,著述有《奇经八脉考》《濒湖脉学》等多种。被后世尊为“药圣”。
《本草纲目》的历史意义《本草纲目》为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,不仅是中国最具世界性影响的药物学巨著,也当之无愧成为中国古代最博大精深的百科全书。它集中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,不仅囊括大量药理、药性、药典知识,还在中医养生、保健食疗方面有着突出成就。